長期圍繞在「身心障礙」處境的我們,

可能會以為「障礙」存在那些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人;

然而,隨著我們反璞歸真、靠近生活的每一個過程,

越發地認知到:障礙或許是阻礙、是許多不便的集合,

但也有許多的發聲指出,造成那無形、有形障礙的,

正是我們人的態度,

形成了一種對自我、對關係的遮蔽。

而這部分,在同心圓的每一天、每一處都可以觀看的到。

誰說,心智障礙者才會有交談、討論的障礙?

缺乏關懷、相處的片段,又怎麼舖陳出更多交談與討論的空間?

當然,個人特質、成長背景能夠影響與一個主體在交談、討論的表現,

但是,不論在面對衝突、抑或簡單互動的對(照),

細細內觀與感受,可以瞥見主體在言語、態度、情緒上的迴避、堆疊,

不坦然、不時轉移,形成對自我、對關係的遮蔽。

看見,將關注的重心放在他人的一言一行,

說著某某某表現了讓人感覺不快樂的舉止,

說著誰誰誰總是針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攻擊,

很少平靜下來內觀、反省。

看見,將對他人言行的忌妒、羨慕,

轉化為對他人言行的處處在意、打小報告,

也不見仔細聆聽旁人一一細數的觀察回饋。

就這樣,可見的行為形成了無限循環迴圈,

眾人皆知、自己卻甚少覺知的狀態,

像是鬼打牆的遮蔽,讓彼此在交談、討論老是找不到交集;

在最真實、最貼近彼此的生活場域中,

這樣的互動關係便是最直接的回饋,

又有誰知道不過是交談、討論而已,哪有什麼困難?

其實,當我們對自我、對關係一直抱著遮蔽的狀態,

我們身邊有形的、無形的障礙,便是無處不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遮蔽 障礙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