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社會大眾而言
精神障礙者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常常是外界的人無法理解與體會的
這幾天
中心來了一對母女
對他們而言
要來到中心的這件事
常常會讓媽媽打退堂鼓
跨出家裡的大門
總是會講自己還沒準備好
自己在家裡常常坐立難安
需要等待藥物適應等等理由
來中心的時間一延再延
遇到這種情形
往往容易被專業人員認定他們沒有復健意願
因而採取等待與被動的方式
這種處理方式背後的假定
在於要不要復健在於願不願意的問題
但是我們卻發現這對母子經過鼓勵後
降低標準
專程接送他們到中心一個小時
這位媽媽提到
現在的她似乎很害怕變動
天氣的變動、環境的變動、人的變動
都會為她帶來恐慌焦慮
她似乎無法回應這些狀態
陷入退縮焦慮的狀態中
我們也發現儘管已經出院近二個月
這些恐慌焦慮便持續了二個月
這些恐慌焦慮消耗著這位媽媽的能量
她根本無力也無法再去因應任何變動
我們能夠做只是協助她舒緩生理的不適
提供社會的支持
找出可能的解決途徑
今天她跨出家門
雖然只是一小步
卻對他個人而言有著深遠的意義
我們不能因為我們自己覺得很簡單
而將對方歸類於意願的問題
但深入思考後
當能力消退或消失時
任何一個人做再簡單的事
都是舉步維艱
這個時候
小小的協助
調整我們的工作方法配合對方
或許不起眼對彼此雙方而言卻意義非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