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帶完兩天的樂齡大學後,在阿姨叔叔及阿公阿嬤的身上,聽到了許多、也感受到許多。

在感情上、婚姻上,他們所分享的很單純、很簡單、很平淡,數十年如一日的心境和情感讓我有好多遐想、很是羨慕。其中有一個很務實的想法有關於婚姻:過去的人可以從結婚、生子再到現在參加樂齡大學,沒有甚麼特別的,就只是「願意」兩字。說什麼物價指數太高、說什麼養孩子需要多少基金、說什麼30歲前要有人生第一桶金...等等的話,在他們眼中看來,那不過是片面的解釋罷了;只要你確定自己的意願,接著就只剩去面對、去落實的過程而已。更簡單點來說,他們想表達的就是對自己負責,並對自己所珍視的人事物負責。

如同我們和其他學員在同心圓的每一天、每一切,我們不會死板板設定復健目標然後只顧著去執行它,那不僅太形式化也忽視了對真實人性的考量;正如蟹老闆不時在提醒也在教導我們的,就是對於「意願」的重視和誘發。就像在陪伴阿興、阿諺、阿萍等人度過復健訓練的過程中,都秉持「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的想法,只不過我們希冀看到的是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去形成在工作、人際、家庭的適應方式。

所以,我們不會主動告訴阿萍該做什麼,而是問她想做什麼、為什麼;我們不會禁止阿興每天打電話來中心只是想說些話,而是在等他把內心所想的表現出來、提出自己的困惑;我們沒有強迫阿諺說出真心話,而是在等他什麼時候準備好用真誠的態度討論如何與家人相處。唯有我們自己願意,否則有些事情將很難改變;唯有認知「負責」的意義,行動才能堅定地為之展開。

 (編按:在此要向廣大的讀者說聲抱歉,由於個人私人狀態不佳而延後刊文,小編深深三鞠躬致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