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多生活中的事件、人的言行,都是一種表像,

我們用比較、對照去查驗真實性、驗證人的一致性,

同時也去看別人、看自己。

 

聽著容姐的大弟述說,她在家裡的生活狀況、想法、家人的互動等,

跟容姐自己所說的情況有諸多出入,想到過去我認識的她,

熱情、帶有些幽默感、樂於助人,

以及鬱悶、恍神、落寞等樣子;

當下同理的部分,是感受她何以在自己想法的漩渦中,

接收訊息、抗拒現實,另外在腦中建構訊息、認定事實,讓自己在這之中重複

「確認問題、嘗試提起勁面對、遭遇人際/衝突阻礙、過去經驗牽絆、

逃避退縮」的循環之中。

不知道的是,她是否能確認自己要解決或改變的重點,擺在當下的生活還是過去的事件中?

她是否接收到外在的訊息、進而就自己現有的助力/阻力,

實際的、專注的、開放的去看待眼前的生活、人際、復健?

不僅是她,在同心圓每天看到的、相處的過程中,不乏有類似的例子。

尚不去探究每個個體/主體的生命經歷、故事,

眼前看到的,是在主觀的經驗、態度和想法的作用下,

片段、選擇性的接收外來、他人的訊息,

逃避不想面對的、對自己認為對的堅信不移,

然後,在人際互動上、溝通合作上、事情解決上等,

真實的接受衝擊、衝突後感到受傷、孤獨、無助、怨懟;

不是用掩蓋、轉移注意力或逃避的態度繼續生活,

就是用更新好多套說詞、拒絕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的方式表淺的互動著。

 

就像蟹老闆說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資訊要能流動,

選擇性關注、觀照、運用某幾個,不僅會讓工作效率低、生活適應力較弱,

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可能因為這樣而陷入執著、妄想之中,卻不自知?

讓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流通,在經驗和感官上便能更為開放,

面對人際、工作、生活的事件便能更具彈性、適應力;

而這不也是我們作為人的一種自我內在力量的探究、挖掘嗎?

住院?諮商?調藥?

我們汲汲於尋找許多外在的方式去解決自己心中的焦慮、拉扯,

又是否變成了一種緣木求魚的狀況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