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辦公室原本融洽、生氣四溢的氛圍,

因為小涵的發洩而變了個樣。

她一直不斷地將自己感受的、想像的、移轉的情緒,

藉由指向盧小小、從前男性友人的行為穿著等憑藉外物的模式,

不僅以宣洩為出發點,其散發的怨念強度更是瞬間渲染了當下的空間,

連蟹老闆、阿妙師也都不得不攪和進來了;

從原本的和緩應對到逐漸增高音量、直接面質,

小涵對於昔日在家庭關係、異性關係、求學經驗等諸多種種的負向經驗,

雖然已經開始一點一滴地回顧、整理,

其過去所累積的情緒隨著開放的空間、支持的環境、有信任關係基礎等因素

也終找到出口得以釋放,

但情緒宣洩與尋求支持/認同的課題,

終究是個需要不斷實際、親身練習和拿捏的過程,

今天、這個當下正是最真實的場域。

 

觀看著那一波一波排山倒海而出、複雜莫名的情緒,

雖然是以「怨」之形為表像,

但還是可以觀看、辨識出不同的情感;

只不過,當怨過度膨脹掩蓋住其他的部分時,

那樣的負面能量對於他人、對於自身都不是個很好受的經驗。

自己何以有這樣的權利如此肆無忌憚對著他人指責、斥喝,

而且是以怨之名?

他人何以有這樣的義務承擔、接受外來的情緒、言語暴力?

當怨念遮掩了個體自身的覺知、判斷時,

任憑他人說爛了嘴、使出渾身解數,也難以搖醒、喚醒;

再者,怨念不僅是對他人有直接性、立即性的情緒傷害,

對於自身也存在一種「反作用力」的傷害值,

而且,若老是以怨念看待身邊的人事物,

對於自身心理、生理是種隱形的慢性自殺,

更不用說有多麼傷害、破壞與他人的關係。

 

我們觀看著「怨」,

並非要提醒自己、要計算出在關係中有多不受認同,

而是在觀看自己每次經驗的差異、自己可以有哪些選擇、

自己又是抱著什麼樣的態度...,

讓自己知道自身其實擁有選擇、可以決定自身要做哪些選擇;

是要能抒發情緒又能顧及對方的感受...

還是要自顧自宣洩卻絲毫不在意對方...

怨念只會徒增怨念,

但我們可以選擇是要怨念還是要轉個念頭,

是要緊握著怨念還是要放下那怨念,

端視每個個體的意念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