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週一開始的早上時光,又是固定的農務時間,

先是跟著夥伴們討論、決定工作項目後,

大家便散開去做自己的事了。

 

先是到田的四周巡視了一下,

看了一下雜草、菜苗、豆子生長的情況,

堆肥區的有機肥在除草後要挪動運用因為下雨太濕而作罷,

於是,便到地瓜葉菜區和阿輝跟阿榮一起除草。

 

突然想做的,是和阿榮聊聊「自語自笑」的這個現象,

但這個念頭也不是這個當下有的,

而是在田裡較長時間觀察後、內心一直保有這個動機;

原本的想法會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起頭、

覺得這會不會是一個標籤的問題,

持續累積到現在。然後我開始跟他邊除草,邊交談了。

 

先是跟他說我有發現「自語自笑」的現象,

我說很好奇他當下的狀態、說了些什麼內容;

他很自然、直接的說著:

他在跟內在的另一個「他」(第二個他)說話,

教導「他」注意打牌時別人的動作、反應,

帶「他」複習相處時他人的名字,

看到周遭發生有趣可笑的人事物就笑著跟「他」分享‧‧‧

他也很明確的回應「在我與他對話時,他也聽得到『他』的聲音」。

而我自然地聯想到電影「美麗境界」中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約翰‧納許。

有別於之前的經驗,這次我有了更直接純粹的感受:

不再仰賴著依照過去經驗、想像然後拼湊出另一種主觀想像,

並在那個想像中預設這個人可能有什麼經驗、反應、感受。

而當下我的經歷是比較像,我觀看到、聆聽到一個或多個相關的現像,

然而我不急著找出、不急忙著拼湊出對這個人或其自述的情境究竟是什麼模樣,

又怎麼影響這個人、形成這個人現在的樣貌。

就這樣,放下了這樣的慣性、思考的框架、自我侷限,

我發現自己稍稍能體會阿榮的處境,

看到他的症狀、也能和他分享他所遭遇的事情,

不再是那個分明的自己-他者之間的距離。

 

我內心是興奮的,因為我稍稍能進入他的世界,

在對話中更認識他一些;

之於自身的察覺,則是沒有過去受到對事物看法影響的情緒起伏,

讓心思停駐在:我陪著這個人聆聽他、對話、一致地表現

我看著自己的內在起伏,我看著這個人的表現行為,

同時知道要不停累積更多元、更多層次的資訊,

才能開始拼湊出他的生命/生活事件與樣貌等。

不再妄想著、焦急著解決所謂的症狀干擾,

因為我也慢慢去辨認:那些妄想、焦急是誰的?

哪些是他想要討論、對話的內容?

哪些是我的侷限、慣性,又怎麼影響干預了我與他的對話?

雖然沒有立即有很大的感受,

但確定的是,當我將心思或是將主體的論述、行動、表現,

放在阿榮身上,當下我有一種能與他同在的感覺。

是的,我在走進他的世界,而不再是自己想像形塑的他人的世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語自笑 標籤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