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與房東女友因為碰面於是就閒聊,

聊著聊著就開啟了話題,

才知道她是位博士,是位公務員,是位農家子弟,是一位愛情長跑者。

聊的很多的是對攻讀博士的經歷、懷疑、體悟,

說著學長姐4、5年完成學位,卻因為癌症過世;

說著自己花了快9年也數次遭遇瓶頸,

還有,就是指導教授提點她的話:

妳就放掉、不要想要抓住什麼的去書寫,就好了。

說到這裡,以自身個人的經驗也摸不著頭腦,

心想如果沒有什麼根本、方向,

要怎麼起頭、不起頭又怎麼寫的完?

那再直接想到的是,難不成連「嘗試」都不成?

 

只是,這樣又好像落入自己的習慣、思考模式之中。

沒有多一點的認識、多一點的涉略、多一點的嘗試,

單憑經驗、印像去看待人事物,

又急著下結論,是主觀、片段、偏頗的,

不夠精準的辨識亦會影響了自己的行動和覺知的狀態。

 

像是陪伴著阿富坐公車回家,

當自己放下既有的想像、想評估的意念,

發自內心的關心他會不會冷、聆聽他說的字字句句,

反而開始對眼前的這個人產生了好奇心,想多了解這個人,

心底也感覺跟他的距離近了許多。

或許這就是房東女友所分享的,

放掉放空原本的方式、思考模式,

才能讓更多的東西去連結、融會。

這樣的交談經驗讓我去覺察、觀照自己內在的變化,

也知道這樣反覆的覺察和觀照,

才可以累積出更多的敏感度、彈性;

這是一個很棒的經驗。

因此,今天早上阿富不知什麼原因獨自一個人從中心朝沙鹿方向走去,

我發現他,然後與他交談,

我試著用引導的語句耐心等候他整理後再回答;

他說「他不知人事」、「想到眾生」、「要去中心上班」很片段的訊息,

而我僅先是收下這些訊息,觀察他的表情、行為、當下情境種種的現象,

同時,意識著內在、腦海裡在對話過程中想抓住些什麼的意念,

然後放下那些意念,陪伴、關懷,就只是想認識對方。

說不出有什麼太大的發現、收穫,

不過自己的心思多了較多的空間,

可以存放對方的言語、當時的現象;

我想,這也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開始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侷限 覺察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