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強調每一個主體終須承接起自己的責任,

把長期習慣關注他人舉止的視角、拉回自己身上;

這過程中種種的個人動機、意願,

像是我們親手栽下的種苗:

會有雜草纏繞、趁機汲取土壤養分,我們需要適度清除、整土,

就像是在觀照自我、檢核價值信念;

會期望施肥、使用農藥,來增強根莖、加速種苗成長,

就像是收集他人建議以增強信心;

會依照土壤特性、氣候變化,給予酌量或每日持續性的澆水,

就像是在不同的人事物裡,因著處理過程累積正向/成功經驗......

 

根據我們慢慢累積的務農經驗,

在日復一日的例行事務裡,除草、整土、灌溉這三樣基本工,

便是極為根本的;撇除外在的因素如施用化肥或農藥,

讓農耕的過程成為一個簡單的療癒環境,

促進自我關照內在、並與內在對話。

那種苗,也就是意願,才會持續不斷為主體所關注,

然後,主體以持續的行動、嘗試,維繫著意願,

為自我的一切負起責任。

 

當我們把場域拉回到中心、回到生活,

每個人在中心的位置、角色再怎麼變化,

我們最常引領大家關照的,便是撥開層層外在事物的纏繞,

一步步、一次次的,練習把專注力牽引回到自身,

用「我」為出發點,

「我看到、我聽到、我感覺到」、「我願意、我可以、我能夠」,

不斷的在這些親口說出的話語,

確定自我的存在、感受著「自我」接受外在事物種種回饋。

這絕不是教科書上的指示那般,能以某個公式形成萬用的說法,

比起建立字庫發展完整語句來說,

每個人在關係中能以真誠、一致、專注的態度應對更是關鍵。

上述文字或許我們都有某些經驗很相似、雷同,

但如果在與人的互動中,沒有真實的以「自我」現身,

那麼很有可能的,文字會只是一段文字、而無法形成共鳴然後內化。

 

今天阿興從煮午餐時燙傷了手開始,

便接連有看到喜歡的人被別人擁抱、與別人爭球等事件,

諸多事情當下的情緒都未能即刻解決,

在下班前便藉機吆喝了相關人員一起坐下討論、對話;

許多「自我」的想法不斷有貼標籤、貶低、遷怒、嘲諷等話語掩護,

我們不給出評價、不強調對錯的立場不斷在過程中重申,

只是阿興急著給出回應、擺明立場,

我們便得來來回回的把事情的焦點、個體的責任慢慢澄清、強調。

什麼是自我沒看見的,我們給予直接的回饋;

什麼是他人的議題,我們擱置僅給予提醒;

什麼是他人的感受,我們引導抒發、然後試著理解尊重。

再怎麼看似複雜、糾纏,

終究每一個人還是得回到「我」這一個人,

表達想法、接收回饋、然後明白呈現自己的意願,

然後我們才能繼續在關係中,討論負責任與行動力。

 

而你們發現了嗎?

解開外在的纏繞,還是得回到「主體」才行。

所以我們才會自始至終的強調,復健是意願與負責的行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纏繞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