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日下班看見平日使用的變向靠被木椅兩側的移桿螺絲鬆脫,
於是乎一早便先大家做早操的同時進行修繕;
修著修著,大家漸漸都到中心報到了,同時,雙老方案的
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也慢慢抵達,
準備上半天的活動。

在這樣忙碌的過程中,
阿足今天也很例行性的跟著阿妹一起來到,
只不過,坐了一會兒,阿足開始有「帕乎力係」的經典台詞
出現,不時捶打桌面、頭撞觀景玻璃,或時而以手部敲打頭,
這些產生了頗為大聲的噪音。

小編我呢,雖然大概知道阿足的過去照護情形,但因不熟悉,
即使知道她三點多還未睡、或是近來的天氣變化等因素都可
能導致她當下較不穩定的情緒,我仍僅能在旁觀察、佐以少
許的關懷語句。
其間,我曾請兩位學員、兩次上樓詢問妙姐該如何
處理此種
狀況。


憑著對於精神障礙的些許了解,我在腦中給出了「症狀干擾」
的評估;但,有沒有吃藥、藥物是否規律服用、需不需要些
什麼樣的緊急處置等念頭,
似乎變成了我當下的直覺反應,
一種過往訓練的直覺式「問題解決」的慣性機制,很片段、
很制式的工作流程取向,卻在此刻一點也沒有法子。

但是驚訝的是,在第二次通報後,蟹老闆拿著一些工作表單
下樓坐在她的旁邊,先是放著手邊的工作,抱著她、替她裝
了碗水、給了她一塊波羅麵包,雖然仍偶爾會出現剛剛的行
為,但似有被轉移注意力、穩定下來的趨勢。

發生的過程中,雙老方案的工作夥伴們的表情中,我看出多
少有些緊張、擔憂,而我也僅先選擇觀察、在旁看護著;靜靜
思索著:藥物控制也許可以迅速控制其發作的強度或時間長
短,但那對於學員們卻是一種慢性的生理負擔和傷害,而我
也曾看過心身科藥物如何讓人變得遲緩呆滯。只是,在生活
照護上,不僅需要去了解學員的習慣、喜好等,還要能去推
敲她們所要表達的意涵,不過,這些需要時間、需要了解、

需要耐心、需要接納,並不容易、也不大可能為專業人員乃
至於醫療照護人員所注意。 

俗話說:久病成良醫。阿足的家屬乃至於蟹老闆,長久以來
都是默默在陪伴、了解以及協助,誰能比她們更知其中的心
酸,又有誰能比她們更適合成為「問題的專家」呢?


呼應蟹老闆常說的,這樣的工作就是一種「關係」、「知識」
、「經驗」的扎根;如何讓大眾可以對精神障礙的照護有些
基本/根本的了解,以免大家在媒體渲染下成為「無知盲從」
,正是同心圓與所有學員一起在扎根地去做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