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一,大家絲毫沒有BlueMonday的症狀,依舊是見了面就打聲招呼、按表操課。
在這樣的生活裡,每個人還是免不了有人際互動的需要和罩門。

阿原,意興闌珊的參與球類運動,坐在場邊卻不肯鬥牛;經過一番的言語刺激和鼓勵,
總算肯上場打打球。不過在鬥牛過程裡,他老兄因為心煩氣躁,感覺阿文的傳球帶有挑釁,
對阿文嗆聲還打到一半就下場了。但是,並沒有人招惹他。

阿正兄在去醫院就診前,來中心繞了繞、說說話,還突然間冒了一句:「女生都會裝蒜,對不對?」
便開始分享在家附近的7-11注意到一個店員、想跟她搭上更多話卻不得其門而入;
於是用自己的想像去解釋那個店員的態度或表情,「說話愛說不說」、「不太搭理人」。

說實在的,不管是同性或異性,本來就不可能要求別人在短時間認識我們、了解我們,
也不可能在完全沒有互動或話題引導下,自己就能跟他人建立起關係、甚至是更親近一些。
同心圓也是社會的縮影,大家生活在其中,各自的生活經驗、分工合作、衝突爭執等,

都是我們了解他人意思、提供我們採取反應的來源;

而工作人員與學員、學員與學員、甚至是學員對社區民眾的交談、互動,
都是最直接的教材,也可以說我們是彼此的借鏡,好比台語俗諺說的「互相漏氣求進步」,
每個關懷支持、每次衝突爭執、每次分享,都是有意義的,靠的決不是自己的想像。
有時候用說的,還不如用行動讓他人可以藉此看到盲點來的清楚明瞭。

我們生活在一起, 作彼此的朋友、也是彼此的老師,同心圓是個歡迎交朋友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