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同心圓有中區醫療社工們來此進行繼續教育,
同時實地讓這些社工觀摩共做,
看看社區復健實際運作的情形。
沒有代工,沒有門禁,視個別的狀態參與任務編組的訓練工作,
這些或許都與他們的想像、既有的運作框架不同。

有學員進入到他們的上課教室,
工作人員顯得焦慮、來詢問是否能由我們請她/他先移動到他處;
有趣的是,我們以一般人的互動來看,
他們大可直接向學員說明溝通、請她/他移座即可。

平時抱持著什麼樣的態度與醫院的學員互動呢?
是否凡事都要依照醫院場所規定的專業關係互動,而關係的建立是否只能這樣?
社工在工作人員角度外,
個人角度的建議或需要是否會一併在服務過程中被納入考量、被重視呢?

共做觀摩的經驗能否帶給社工們刺激衝擊,
或僅以為社區復健模式才能這樣、那樣,
答案不得而知、現在也沒辦法說得準;
但是,如蟹老闆提到的「越保護的環境越無法讓人學習獨立」,
甚至是開發、引導出人的自主性,
對學員如此、對工作人員亦是如此

在社區民宅中,
共同煮飯、運動、討論服藥狀況、或分享心事乃至於彼此關懷,
都能是人最簡單的需要 ;

也唯有實際陪伴、直接面對問題或衝突情境,
才有機會讓人學習到解決方法和經驗,
再從中體悟到,每個人都有能力、也有責任,過好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都是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