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以自身為第一線工作者後,慢慢地才對社區復健,

又或者說是社區工作這樣的實際體驗,

才是真正磨練、操演直接服務的階段。

 

過去或因為職務分配、或因為方案服務型態,

對於「專業關係」的見解、理解是以書本中的解釋定義,

用書本給出的角色職責所塑造的一種想像;

當時觀看工作者就像是我們觀看鄉土長壽連續劇,

工作者是觀眾、觀賞由個案及其家庭演出一幕幕橋段,

工作者用自身的角度在某一種設定過的、誘導的情節/情境中,

認定個案在既定的生活及場域,需要的是福利諮詢、情緒關懷、

陪同協助等,接著給出片段的詮釋、自以為有效的服務,

想像著接下來個案個人、家庭和社區環境中的種種劇本都是正確的,

好的、有效的,一切都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很可惜也很真實的狀況是:工作者越是急著依賴單方面的評估、介入,

越是將關係、互動導引向窄化、片段式的情境,

彼此在服務提供的評估天平之下,各自因為自身的侷限、觀望、想像,

變成了一種服務輸送體系中的符號而已,

如工作者的服務提供是一種輸入,個案/案家的反應/轉變則是一種回饋,

諸如此類。

但是,當我們越能夠花費時間、精神在與個案面對面、陪伴、同在之中,

越能感受到彼此就是兩個完整真正的個體,

用彼此的生命做為畫布、以生活做為素材,

用關係做為一種黏著劑,各自在同一段經驗之中繪出藍圖、想望。

以今日與皓哥回診為例,

等候著就診、閒坐沒事話家常、看完醫生後再到麥當勞喝汽水窺咩,

彼此的生活、經驗能夠交集、激盪的多少,

則是能發展多深或多廣的關係劇本/樣貌的依據;

至少,今天用3塊換到一杯甜心卡購買的雪碧,

代表的是下一步劇情的素材,還有購買外套的想望,

都會是我們彼此互動的話題。

生活原來不簡單,關係的關鍵也都在這之中,

那也是直接服務的樣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