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這件事,現在的我們其實是疏忽、不在意,

或是說,我們變得現實、世故、利益取向的;

關係的建立很難跳脫利害關係的念頭,

甚至過頭到認為發自內心的分享、付出,

是不可能的、難以置信、要小心提防的。

可是,生活這件事一直都是很簡單的,

需要吃飽、穿暖、找到朋友、求取工作、獲得成就感,

如同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一般,

諸多需求未滿足,人的生理心理是很難達到平衡自在的狀態,

以及,需求之間是會相互影響,

不是一個面向滿足就能順利走向另一個層面的需求;

而對於需求的片段解讀、他者詮釋的視角,

常常是造成我們對一個人真正完整的認識與了解,

對關係的互動也以為用物質、利益為基礎就是一種對等,

自然地,助人工作亦扭曲成片段、分割式的介入,

甚至以為抽離生活、原有社區環境之外提供服務,

以及短時間便能窺見一個主體的轉變‧‧‧

但是,回歸生活的角度,賺取所需、結交朋友、獲取工作,

與自身的生命脈絡息息相關、無法分割的;

只是現在的我們被社會異化了、分裂了,

態度漠然與因疾病而致的情緒表現呆板,何異?

對人際互動的疏離是基於利益與缺乏動機,何異?

有太多的分化,

讓我們常忘了回歸到身為一個人、每一個主體都有自立生活的渴求。

 

簡單的說,生活裡的種種,如移/行動、使用交通工具、人際互動、尋求就業等,

都是對於我們自身能力、態度、意願最直接反饋的過程,

從參與、活動中我們能夠學習、經歷挫折,

生活其實所能夠帶給我們的遠比我們所設計的服務、場域更為真實、深刻,

因為唯有生活中的參與和投入才能夠直接接受、給出回饋,

同時認識了解自我的生命任務、課題,邁向復元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