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有各自的一種調性,有的人面對陌生人有一種距離;有的人面對突如其來的邀請、要求,可以坦然接受;有的人面對自己的想望,可以直性真如的脫口而出,這所有的狀態、事務都沒有所謂的好壞,每個人都只是如實的、有意識的、無意識的呈現自己的樣貌。然而,當我們面對他者拋出的訊息時,卻會無法依循自己的直性而為,常常因為是為了要體貼對方、為對方設想,而違背自己的真誠,但我們以為的體貼、體諒、為對方設想,真得是那麼一回事嗎?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我們都不小心、不經意的,將對方的責任扛在肩上,以「體貼」、「同理」等符號,掩飾自己的行動,怕對方受傷,而選擇欺騙;怕對方被罵,而選擇壓抑自己的付出;怕對方無法承受,而選擇緘默,我們為什麼需要去為那些未知的、尚未發生的「假想情境」而操心呢?更甚是,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務。

 

  在關係中,互動是由參與者給出行動後成立,一但行動給出,就是自己要為自己負責,我們無需去為對方擔心後果,當對方在互動中予以回應,同時也意味著承擔,無論後續是否將面臨諸多的挑戰、回應、懲戒......那都是各自的議題、課題了。

 

  我們盡可能的在關係中真誠,同時也小心自己隱藏在符號下的虛偽,努力的覺知自己的一致,承擔自己的責任、議題、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