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靠近三點時分,老紀出現了,脫口而出的是,「來領獎勵金。」

等不到來來的蹤跡,便四處看看,與一些學員簡短對話;

相隔不久,來來現蹤了,領了個錢、簽了個大名,

便要離去了,離去前面對學員的關懷,給出了這樣的詮釋:

「同心圓不給我來,我現在要待在家裡。」

這樣的場景依稀,前一陣子的建宜小姐,似乎也僅是這般,

只是話語不同。

姑且不論老紀的生命經驗裡如何開啟和結束關係,

姑且不論老紀的家庭如何聆聽和詮釋同心圓的作為;

難道,相處、關係建立的這幾年來的情感蓄積,

僅僅為「獎勵金」的勾連?

僅僅比「日間病房」更令他/他們感到活潑、有興趣一些?

回到本質來看,無論付出與否、付出多寡,

同心圓在關係建立、陪伴關懷都並不計較,

觀看著學員的來來去去,甚少給出負向的批判、評論,

同心圓就僅是觀看著:

工作者如何明心見性地觀看自己的言行,

在與學員和其家庭工作的過程裡;

工作者如何撐大自身的彈性,

在面對個體與家庭狀態低落時給出可能的關懷支持;

很多不能言說、字述的,早已深刻在平時彼此的互動中,

因此,透過對照的上述老紀認知的給出,

便能看出彼此在關係中「衡量」這項差異的斷裂。

然後,是的,同心圓繼續觀看著,

老紀選擇了他對於關係的決定、接受了家人對同心圓作為的詮釋,

然後,他與家屬們便會開啟新的生活樣貌,

無論他們是否思索過老紀的行為價值背後的真實想法,

或是思索過老母親、老紀的生活可能面對的狀況

不輕易給出批判,因為「選擇」「衡量」並沒有對或錯的詮釋,

而任何選擇和衡量都成為同心圓「重視人/關係的價值」的一種對照、對立,

提醒著、突顯著,每一段關係之於同心圓,都是長久、關聯的;

而關係,絕對沒有辦法在要求等價交換、衡量利害的基礎之上,

長長久久不變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