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柴崎幸主演的日劇『Orange days』,最後一集男主角(妻木夫聰飾演)成為一位復健師,帶著老人進行套圈圈活動嗎?

如果家裡有人去醫院做過復健,那應該就知道....     沒錯~男主角最後是成為一位職能治療師

職能治療師 指的職能並不是字面上的"職業能力"

而是包含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玩樂、休閒及社會參與等領域的表現

完成這些活動需要相對應的動作能力、心智能力及溝通能力,也與一個人的習慣、角色有關

臨床上職能治療師會將個案的這些能力跟他能否"有意義地參與職能"連結在一起

進而去推理他失能的原因,

在醫院我們透過活動,如套圈圈、丟沙包、陪著小朋友使用玩具或教具,去訓練認知、手功能、行走能力及提升自我效能等

有時我們在學校、個案家中、社區實地觀察環境給予居家改造建議或提供輔具

當我們看待一位病人的失能,並非單從疾病所致身體的構造、功能缺損而定

而是觀看他是否能有意義地參與日常生活、家庭、工作、休閒娛樂等領域的活動

這一切都是有理論架構、標準化評估工具協助臨床推理去設計介入計畫

即使迫於工作的制式化環境、行政的繁忙或其他專業對職能治療的錯誤認知、刻板印象

這些治療行為在旁人眼中似乎只是帶著病人做活動

但其中是有心理學、生理解剖等醫學知識背景及科學化的理論架構去證實療效,並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觀點去設計復健計畫
 

 

所以當你以為職能治療師只是帶病人套圈圈、丟沙包或手工藝、工作訓練,

請放下偏見,諮詢身旁的職能治療師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