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服務人的工作

常常會聽到許多服務對象或家屬溢美、貶低的言辭

久而久之體會到,不太需要藉由在外在表面的關係維持

來達成提供生活服務復健的目的

主體應當要回到當事人的切身

而不是提供服務對象者所感受到的回饋...

尤其,我們在面對的是精神疾病議題的服務對象

我們乃至於案主,我們有沒有平心而論,自問:

關係位置角色對不對等?!污不污名、偏見、歧不歧視?!

是我們感官知覺由外而內?!還是由外而內的過程~

這牽涉到覺察、反思、回饋,更是每一個人的自我選擇

選擇自我界限的範圍、活動的領域、情感的深厚、關係的深淺

但不要忘記一件事情!!!

我們在執行自己的自主權時,他人也有他自己的自主權利的過程

而關係彼此之間動力也在這微妙互動中,被相互試探定調接下來的關係維持方式

我們內在帶著什麼樣的視角,來看待關係中的對方

是一時的利益爭奪競爭、還是長久的互利協助增長

這每一個人背後的信念與價值不同,但我們很少停留下來觀看自己的是什麼?!

我們賦予自身自主權的範疇有多大?!選擇和責任有沒有相互對應?!

我們包容他人成長犯錯的空間、幅度有多大?!

我們可以接納表露意見與情感的層次與範圍有多廣?!多深?!

當我們開始在質疑他人的時候

我們如何「止步」自省,自己與他人的行為與表現其實並無二致!

我們也會想要佔有、獲取讚美、妒忌他人、憤恨不平...

指責他人的同時?!那難道就不正是在反照自己的樣貌嗎?!

任何人的生活,有些人五十元可以過一天!有些人五十萬都不夠揮霍一天!

那是我相?!還是眾生相呢?!

我執太重!背負的人不正是自己嗎?!

可以開始感受到自己和對方的溫度、才會真正感受到關係的距離是一種藝術的美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