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是中心社區適應的日子,

而這天大家的目的地是港區藝術中心。

一如往昔的,集合、候車、坐車到藝術中心,

說明注意事項後開始每個人的藝術涵養時光;

特別的是,也總是讓人驚喜的,

莫過於皓哥的神出鬼沒。

原以為前一晚在電話那頭的他對活動興趣缺缺,

再到早上坐上車前的等待不見人影,

真心認為我被放鴿子了,

也沒想到會在藝術中心發現他的身影。

但他就這樣意外的出現了。

 

像朋友般的閒聊著,

像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

雖然是猜不透他在想什麼,

但他就是會把話記在心裡,

然後不按牌理出牌的行動;

簡單細數也四年的光景了,

從更飄忽不定到現在的稍微可預測,

被動接受訊息到現在廣泛的察覺整理訊息、

然後有意識的明確的行動,

在在都是皓哥明顯的進化痕跡。

話說所學知識除了告訴我們專業關係建立、專業評估,

似乎沒有辦法教導我們,

自我如何融入專業角色裡、如實一致的表現與行動,

專業所學如何在生活中被理解後執行、並貼近靠近我們的生活情境;

而這些在以人為本、共同生活中慢慢的累積感受與細緻體驗,

逐步地讓我可以觀看自身與他人生活經驗的落差,

觀看他人的真實反映與回饋,

觀看到彼此共活的情景,

還有,也是最重要的,

便是我們因為陪伴、共同面對諸多大大小小的事,

然後從彼此的轉變、進步/進化中發現好多可能性。

跳脫個人自身的想像,

實際感受與他人互動的點點滴滴,

讓我們得以在這中間獲得對生活、生命的希望感;

像是藥物對生活的控制讓人誤以為藥物是萬靈丹,

或是夜眠不佳讓人片段解讀症狀干擾,

抑或是自身對他人言行的解讀成為限制行動的藉口,等等,

都在共同生活中透過分享、討論、嘗試,調整,

慢慢地看見生活的曙光、可能性。

 

正如皓哥之於我,

如果不是因為他,我不會知道其實自己也需要面對自己的情緒、慣性,

我不會看見人真正需要的是真誠的關懷互動而非物質或條件的交換,

我不會身體力行地一再地碰撞慣性、然後不斷擴大自身的彈性‧‧‧。

也是因為一起生活、一起面對,就醫、家庭關係、生命經驗等,

才有機會一點一滴的撿拾、整理,面對、重新詮釋,

然後看到轉變,還有希望。

 

老實地說,這些過程唯有在彼此能夠陪伴之下,

才能一起走到,雖然漫長、卻值得等待與盼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社區活動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