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心中午的湯品是酸辣湯,也算是比較少出現的菜單;

從備料開始,把豆腐、高麗菜、素火腿、黑木耳、

紅蘿蔔全都洗淨再各別切成絲狀、適合入口,

辣椒、青蔥則是切成小段小段。

還有,將蛋汁打好、太白粉調勻以備勾芡。

 

備料的同時,準備湯鍋先將高湯煮滾;

水煮滾後依序將辣椒、紅蘿蔔、黑木耳、高麗菜、素火腿、豆腐放入,

煮滾後以鹽巴、醬油、白醋、胡椒鹽調味,

再用太白粉水勾芡至些微的濃度;

最後再將蛋汁加入煮成蛋花狀,灑上蔥花即算完成。

 

茹小姐負責的正是酸辣湯這道菜,

也看見她相當平穩、認真地備料,

仔細、一步步地加入食材,還有調味。

因為備料的種類稍多,所以協調有其他學員協助切紅蘿蔔、黑木耳,

而她則是一步步切好辣椒、蔥花、豆腐、素火腿;

加料、煮滾高湯、調味、試味道、加入蛋汁並勾芡以及加入蔥花,

最後,一再試味道到滿意為止,便完成了這道湯品。

 

烹飪的過程裡,看見的只是一個人的工作嗎?

只有一個人與食材發生關係、互動而已?

事實上,重點並不是只有烹飪做菜罷了,

不是要讓一個人學會烹飪做菜的能力爾爾。

 

當茹小姐抽籤後確認負責酸辣湯時,她對於湯品製作的方法、步驟清楚嗎?

昨天在職訓練後,她還不是很清楚知道步驟,只能一個人想破頭、窮擔心?

面對較多食材要準備時,她又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酸辣湯,

她如何因應這樣複雜的任務、調整內心的壓力、並透過交談討論形成分工合作?

 

烹飪的工作訓練從來就不是為了培養烹飪的能力而已;

在以烹飪為媒介、為過程的工作中,

觀看的不僅是個人的專注度、持續力、完成簡單任務、粗大/精細動作等等,

還有很大的重點在於個人如何看待工作壓力以及做何因應、

能不能與他人透過交談、討論以尋求解決困難,

如何依據溝通討論、建議等等訊息做出判斷並行動,

很多看似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

其實這些是由很多綜合性、綜融性的能力在裡面。

 

我們怎麼和他人建立起連結、怎麼和他人討論,

我們怎麼觀看當下面對問題和壓力的自己又怎麼詮釋,

我們怎麼看待自身的表現、又怎麼表現參與...

有些是由個人觀看觀察自身表現去發現、累積這些能力,

有些則是由團體的回饋、分享、示範後獲得。

而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烹飪並不重要,

因為烹飪也僅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

如果她想要、她的興趣是製作手工皂、從事農務,

那也無可厚非,重點在於個人的動機、意願。

唯有當一個人在信任關係中、想與他人產生互動和連結,

那麼烹飪、做手工皂、參與農務才會是有趣的、有收穫的,

改變也才是有期待的可能。

哪麼,您對於做什麼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