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對話不僅是獲得資訊,

還有便是給予關懷的言語、了解對方狀況等等;

但隨著我們社會化的經驗累積,

讓許許多多的對話訊息於是在一些互動的慣性裡被忽略。

我們讀著對方的語句,搶先一步說出他想說出口的話‧‧‧

我們急著想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對方,不斷的插話打斷‧‧‧

我們認為自己的建議對對方是重要的,希望對方收下並有好的回應‧‧‧

我們有著許多的「片面性」「片段」「主觀經驗」的念頭,

從己身為出發點而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或經驗脈絡去對話,

換來的,很有可能是片斷的意思解讀、沒有結果的討論、

或是因想法/感受不被理解或傾聽的情緒。

這並非是我們的本意,在欲給出一種簡單關懷的關係之上。

今日與小涵的一番對話,給了我這樣的想法。

當我們與對方互動時,我們是否有讓對方明白地接收我們表達的訊息,

如身體不適、不喜歡過多的肢體接觸、對某些話題的無感,

還有我們對對方言語背後的訊息的解讀和回饋;

當我提到小涵昨日與阿芳的互動,看到了小涵的情緒,

她自身也有察覺當下的回應其實帶有情緒,

那她自己是否能確認對方有無清楚感受到她當下的狀態?

她並不確定。

點出了這樣互動對話的盲點,只是一個過程,

更重要的,在中心每日的生活中,

我們能否有意識、開放地、面對面地給出自身狀態訊息讓對方知道,

真實地、踏實地回應與處理每一條訊息;

也許無法統整出一段有意義、有交集的對話需要多少時間,

但可以確定的是,當我們用開放的心和對方對話,

彼此的語調、眼神能有意外的調合產生,

不會急著搶話、不用想著用什麼藉口回應、不用猜測對方的表情訊息,

心能感受到對方確實接收到訊息,心思也在彼此的感受身上。

有來有回,並不是指言語的給出回饋,

而是一種心貼近心、心對心的狀態。

人與人的關係,其實需要的是這些,而不是對錯、好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