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田經過了前一陣子的翻土大整,

可謂是整個打掉重練,

理出了兩大塊,包含條理田畦的種植區、和體驗耕作區;

前者大約有六條區塊,分別有地瓜葉、紅豆、黃豆,

由大家同心協力佈下了種子、插下了枝枒,

一切的開始仿佛都是欣欣向榮。

 

有人說「想像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或許可做為耕植生活的寫照。

對於土壤黏度與透氣度、天氣的適應,

與諸多田草的競爭,

以及自然生物如蚱蜢、毛蟲的侵襲,

豆芽的處境頗為艱難。

在低度人力開發的打算下,

田草成長的速度相當驚人,

起碼有四到五種田草在豆芽的四周形成了包圍之勢,

縮減了陽光的照射,

豆芽相對鮮嫩的葉子也成為昆蟲們的佳餚。

可見一片田草茂盛的景象;

然而這一片田也是中心最棒的體驗寶地了,

希望能透過這一塊田地,

享受最天然、最低限度的蔬菜自給自足,

黃豆能榨豆漿、做副食品,

人還可以赤腳踩著大地、接上地氣,

更可以在收成時感受到快樂滿足。

但如前面所述,生活的樣貌常是:

有著預期也有著變化,

有著行動也有著被動,

有著豐收卻常充滿挫折的考驗。

可以想像吃下收成的蔬菜時的快樂,

卻忽略了那收成所需要的除草、澆水的例行工作,

是需要多少汗水、時間、心力;

以為備妥了重要的基礎、要件,

像是翻土、播種、澆水,

豆芽菜葉便能有足夠的條件生長,

卻輕忽在自然中眾生機會均等,

自身已有的條件不見得能成為其優勢,

而是需要壹些時間的適應、協助才能成長。

以參與過耕種的夥伴為例,

有農耕經驗,也不一定能有耐心地、持續地協助除草,

那不是有趣的差活;

沒有經驗但有興趣的,常是靜不下心來辨識田草和蔬菜,

做不久也沒有立即性的回饋、成就感而失去新鮮感。

或許常聽到農人在耕值過程中與作物們不斷的對話、陪伴,

作物因為細心照顧而以茁壯飽滿之姿示人;

也可聽見在這些看似重覆、平凡的行動中,

其實是理性/思考與內在/想望面對面交流的重要時光。

後者的產生其實與我們生活中許多經驗相同的,

在我們打掃房間、刷洗衣物、也在沐浴身體時;

看似是在完成某件事,

我們卻可藉由這個時候回觀自己的想法、感受,

讓自己更了解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特質、喜惡的人。

當然,像這樣貼近自我的經驗,

最真實的莫過於透過他人親身分享,或是自身的內觀整理,

而耕植僅是一種方法、一種媒介,文字亦無法為每個人所意會,

歡迎每個人都去嘗試、體驗耕植生活,

至於體驗的多寡,則是端看個人的經驗與覺知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耕種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