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天去拜訪兩位在社區裡的夥伴,

他們都沒有來中心,大部份時間都待在家裡。

 

和他們聊天,彷彿在說天語,跳過來又跳過去,一會兒土地公顯靈、一會過世的奶奶來看她,還有一些我從來沒聽過名字的神明。兩個人都說身體有很多不舒服,卻又說不精準是哪裡不舒服,讓我開始懷疑這是否是他的幻想。然而不管是不是幻想,仍然掩蓋不了病痛帶給他們的困擾與哀傷。令人欣慰的是,聊天的過程中,除了講到難過的事情時掉眼淚,很多時候她們臉上都帶著笑容,我想他們都很開心有人來探望。

 

這樣的探訪,除了關心和聊天,我還能做什麼呢?

或者,應該換一個角度想,他們需要的是什麼?

他們不容易在口頭上清楚的說出自己的需要,而是我們必須在過程中用心去感受,並且要小心我們自以為是的他們的需求,例如很快的期待他們來中心、期待他們去規律就診、期待他們睡眠正常等等。把我們的期待匆促的套在他們身上,往往是造成關係卡住的主要原因。

 

到底他們的需求是什麼呢?唯一的方法只有我們開放自己,貼近他們的生活,在關係裡認識彼此,等待那個需求總有一天的浮現。工作者需要耐心的等待,真誠的回應與關心,這需要在關係裡耐住性子,不怕尷尬、磨擦、冷漠、或者依賴,就只是在關係裡維持著、等待著。因為,信任感是需要彼此測試,時機成熟的時候,行動才能適時的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