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年糕  

 

 

再十幾天就過年了,過年的習俗裡,年糕是必備的餐點。每個人都吃過年糕,但現代人大概都不知道年糕是怎麼做的吧?來到同心圓之前,我也不知道年糕是什麼東西做的,甚至連年糕是什麼東西做的這個問題都沒想過要關心。

 

去年我們第一次做了年糕,今年則是第二次做年糕。首先要把糯米泡水泡兩個小時左右,再用磨米機器將糯米磨成米漿狀,然後裝進麵粉袋中,袋口綁好,將整袋米漿綁在板凳上,用扁擔和大石頭把米漿的水擠壓出來,大概要壓一整個晚上,才能把糯米團的水份去除,留下純粹濃郁的糯米糰。

 

第二天的重頭戲是要將糯米團煮熟變成年糕,傳統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蒸的,一種是用芡(KEN)的,我媽說,只有我阿公的那個時代才是用KEN的,後來都是用蒸的。兩種方法有什麼不一樣呢?聽說用蒸的比較久,KEN的比較快,但比較費力。我猜想在古早時代(我阿公如果還在將近一百歲囉!),薪柴可能都是一種重要資源,貧窮人家不敢浪費珍貴的薪柴,所以寧願用自身的勞動力來換取。所以KEN年糕,是一種更傳統與早遠的勞動記憶,伴隨著年節的氣氛,家家戶戶KEN年糕的風景早早就鑲嵌進古遠時代人們過年的記憶裡。

 

什麼時候開始,再也沒有家家戶戶KEN年糕或蒸年糕的場景?大家都只是去市場買年糕,沒有做年糕的記憶,只有吃年糕的記憶。我家的年糕都是裹麵粉放進油鍋裡炸,是我們小朋友最愛吃的食物之一,現在吃年糕的時候,總會想起我家廚房的味道,還有媽媽吆喝我們吃年糕的聲音。

 

KEN年糕需要用力攪拌糯米糰,糯米糰一邊在大鍋裡煮,一邊用扁擔攪拌,越攪越煮會越黏,到後來會變成一種很好的瘦身運動,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攪的動,所以通常攪拌年糕都是男丁的工作。去年中心攪年糕時,阿南和阿俊兩位大哥出了很多力,今年則是阿全、阿來兩位大哥,還有像阿餅和小棋等年輕人,當然有許多女生也勇於嘗試,大家都一起,貢獻了不少力。

 

去年年底,阿俊大哥離開了我們,早一步回到天上去了。昨日我經過阿俊大哥以前來中心都會走的那天彎彎的路,我還記得他曾在這條彎路上摔過一次車,我還記得他跟我們一起去種菜的身影,還記得他綁鐵絲的雙手,還記得他攪年糕的樣子,還記得這麼善良的一個人,曾經和我們在一起。

 

現在,吃年糕的時候,我會知道年糕是怎麼做的,也會想起一起做年糕的大家,包括已經在天上的阿俊大哥,我們一起做年糕,不再只是單純為了吃年糕,而是更單純的為了我們曾經在一起的生活,為了讓我們嗅到彼此的味道,讓我們在記憶裡留下對方的味道。

 

我們帶著阿俊的味道繼續的活,阿全、阿來、阿餅、小棋,甚至小芳、阿倫、小惠……,數不清的他們和我們,都還在繼續一起活,這活顯得特別珍貴,就像死亡帶給我們的體悟一樣珍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