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使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即便是專業在養成的過程

對於工作方法的揀選還是回到個人的偏好與習慣

回到社區的日常生活之中

我們有沒有辦法撐開自己對於不同生活關係樣態與事件的應對彈性

我們藉由學習而來的對應方式,真的有辦法轉化成我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嗎?!

這些透過講授的方式成為我們的知識

有沒有可能反過來框架侷限甚至僵化了我們在生活中發展的其他可能呢!

漸漸地,我們發覺這些為了應付考試而來的知識

因為起心動念的關係,我們很少會開放知覺、觸類旁通

於是我們僅知道其然,卻不知道其所以然

這樣標準答案的對應方式,更限縮了每一個人個別獨特的價值

讓我們開始產生這樣的反思在於中心的異常事件

我們可以說這個人有關係妄想、被害妄想等等現象

但給了藥或調整藥物就一定是解題公式嗎?!

我們發覺回到每一個人的脈絡裡面,開始試著去了解這一個人與眾不同的成長過程

而不是憑空想像,或者是按圖索驥的分類,直接給出我們在關係之中的對應

這些認識和了解需要透過開放自己的心靈來建立真正的連結

我們卻憑恃著框架中的認識,來說服他人需要對我們信服的理由

這其實是非常虛妄而且攀附的扭曲關係

我們如何回到單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

彼此相互去拓展出各種認識的可能,在撐展這些生命經驗的過程中

本身便富有意義,也把生命當成是一段持續不斷、奮力不懈的學習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