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元的過程中

工作者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我們所做的就是日常的事情

常常看起來我們是一起投入在做

我們是否清楚這究竟是誰的復元過程呢?

烹飪、手工皂、運動、歌唱、遊戲、會議......

是不同角度、面相的切入方法

 

有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很投入的同在

彼此相互陪伴、累積經驗

有的時候我們會觀察伙伴狀況

當他有意願投入但欠缺部分的能力時

我們可以佇立在輔助的位置

有的時候我們會觀望動力的流動

一則替補運作的進行

一則催化動力的生成

 

今早小原問儒小小:「你們工作人員不是不可以幫忙做嗎?」

儒小小回答:「沒有錯,但是當有伙伴需要幫忙卻遲遲沒人現身的時候,我就會出來。」

一樣是投入在烹飪的過程

有各式各樣的方式操作這個「投入」

口語的指令是一種方式

行動的參與也是一種方式

共同的核心都是想要促成復元的流動

做了,要做到什麼程度

是需要有意識拿捏的過程

如果只是自己做的很滿足、有成就感

這就背離了復元的主體

有些促成的過程似乎很被動、迂迴

但慢慢的發酵

會比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機械式養成來的深耕

 

小原與儒小小對話的後續是

小原越漸主動協助其他人

看到小臻獨自一個人切堆積如山的油菜

看到小興暈頭轉向處理三杯雞的過程

小原主動上了他可以輔佐的位置

而儒小小僅提醒他要注意自己的體力狀況

有些意念不曉得該不該說破

說破了,就像是破了局一樣

不過,同樣是說破的局

一樣的訊息是否被聽入、咀嚼又是自在人心

 

回到行動的根本

我們得有意識的行走於每一個步伐

人不是完美,當然也有失策、閃神的時候

但如何盡可能的

趨近於復元的流動與意念

需要各式各樣不同的嘗試、覺知、行動

一點一點慢慢累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同心圓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